肺炎(pneumonia)是肺實質的炎癥,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,如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寄生蟲等,其他如放射線、化學,過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。肺炎是常見病,我國每年約有250萬例肺炎發(fā)生,12.5萬人因肺炎死亡,在各種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,老年或機體免疫力低下者(用免疫抑制劑、腫瘤、糖尿病、嗜酒、艾滋病或久病體衰者)伴發(fā)肺炎時,病死率尤高。
肺炎按照病因分類可分為細菌性肺炎,病毒性肺炎、支原體肺炎、真菌性肺炎及其他病原體(立克次體、衣原體等)所致肺炎。在上述眾多病因中,細菌性肺炎最為常見,約占肺炎的80% 。在院外感染的肺炎中,以往致病菌大多數(90%)為肺炎球菌;近二三十年來,由于抗生素廣泛應用,致病菌發(fā)生很大變化,但仍以肺炎球菌為主(約40%),其余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嗜肺軍團菌、流感嗜血桿菌、肺炎克雷白桿菌。在非細菌感染中,病毒性、支原體肺炎很常見,后者約占成人肺炎的20% 、在密集人群中可高達50% ,近年來肺真菌病發(fā)生率亦逐漸上升,如白色念珠菌、曲菌等。
在醫(yī)院內感染所致細菌性肺炎中,肺炎球菌約占30%,金黃色葡萄球菌占10% ,而需氧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(綠膿桿菌、肺炎克雷白桿菌、流感嗜血桿菌、腸原杅菌﹑硝酸鹽陰性桿菌等)則增至約50%,其余為耐青霉素G的金黃色葡萄球菌﹑真菌和病毒。一些以往較少報道的病原體(如軍團菌、卡氏肺孢子蟲、衣原體等)相繼出現一些非致病菌也在適宜條件下成為機會致病菌。住院病人多數免疫功能低下,加以使用抗癌藥物、免疫抑制劑等,以及多種醫(yī)源性因素(如留置各種導管﹑輔助呼吸、霧化吸人等的污染)和抗生素的不恰當使用,以致病原體更趨復雜多變。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肺炎病死率仍高(30%~40%),老年及重危患者尤為難治,住院病人有的已有嚴重創(chuàng)傷、多臟器衰竭,營養(yǎng)不良和酸堿及電解質平衡紊亂,故診治肺炎的同時還要全面兼顧,采取綜合措施。
產生上述結果的原因在于醫(yī)務工作者忽略了在肺炎發(fā)生發(fā)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個病理過程,即內毒素血癥。除革蘭氏陰性桿菌、支原體,衣原體等可直接產生內毒素外,其他病原菌肺炎患者血中內毒素均來源于腸道。循環(huán)血中內毒素通過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產生腫瘤壞死因子、白細胞介素-1、白細胞介素-6、白細胞介素-8等炎癥因子,激發(fā)炎癥瀑布效應,加重原有的臨床癥狀。因此在肺炎治療過程中,如果應用原有常規(guī)治療病情無法控制時,應考慮是否內毒素在從中作梗,嚴重影響臨床療效。臨床醫(yī)生可根據患者血中內毒素含量判定病人是否存在內毒素血癥,以便應用抗內毒素藥物及選擇誘生內毒素能力弱的抗生素。
在肺炎的救治中,應充分重視內毒素在疾病發(fā)生﹑發(fā)展中起的作用,尤其在兒科,由于支原體肺炎的發(fā)病率不斷升高,患兒臨床表現較重,高熱不退,在綜合診治的情況下,應該考慮內毒素在疾病中的作用。適當地應用拮抗內毒素藥物,在減少死亡率,降低并發(fā)癥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。